《繁花》开播的前一天,身为主演的胡歌在采访中,讲了这么一段拍摄往事:
“拍摄南京路的一场戏时,有一个瞬间,一下子把我拽回了童年。
记忆里那该是午后的夕阳,我在那一片金色里看到了我和我的妈妈的背影。在那一刻,我站在那里,眼泪止不住地掉下来。”
这段往事的后续是,王家卫导演走过来,轻轻地拍了拍胡歌,然后说了一句:
“这部戏就是要做到八个字——似曾相识,热泪盈眶。”
一、给上海的情书
1969年,17岁的金宇澄,第一次离开上海,远赴黑龙江务农。
当这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,站在了2600多公里的东北黑土地上时,一股前所未有的思乡之情,瞬间涌上心头。
彼时的上海,于他而言,就是一个青梅竹马的邻家女孩,朝夕相处的时候没有多大感觉,一旦离开,思念的河水就不停泛滥。
2011年,59岁的金宇澄,已然回到上海,并在令无数文学青年向往的巨鹿路上,做了大半辈子的文学编辑。
有一天,他照例走过静安菜市场,回想起自己与上海阔别后又重逢的经历,一个想法突然浮现:用自己所擅长的文字,写下他所熟知的上海。
这个想法,像极了一个痴情的男子,终于鼓足勇气,给自己暗恋多年的女孩,动笔写下一封情书。
那时,距离金宇澄第一次对上海动情,已经过去了整整42年。
说写就写。
很快,金宇澄就在一个叫“弄堂网”的方言网站上,注册了一个叫“独上阁楼”的账号。
之后的几个月时间,他一直在这里,用上海话记录着独属于上海的故事,总共写下了30多万字。
一年后,《收获》杂志刊发了这部作品,金宇澄把它取名为《繁花》。两年后,《繁花》集结成书,正式出版。
《繁花》甫一问世,就被誉为“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和最好的城市小说之一”,这也是为什么,它能够横扫中国文坛的各项大奖,并且被诸多文学爱好者所推崇。
不过,《繁花》真正被大众所熟知,是因为它走上了影视化的道路,而且还是被“世界上最浪漫的电影人”王家卫所执导。
王家卫对上海是有执念的,出生于上海的他,5岁时跟随父母去了香港,此后他对上海的认知,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记忆和想象。
金宇澄在书中细致入微的描写,补齐了他脑海中的上海面貌。
因此,一口气读完《繁花》以后,王家卫很快就找到了金宇澄,二话不说地买下了版权。此后,便开始了为期10年的筹备与拍摄。
二、演的是戏,动的是情
剧版《繁花》一经开播,就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。
有人被阿宝蜕变为宝总的跌宕剧情所打动,也有人被王家卫氛围感十足的审美所感染,更有人被剧中“琳琅满目”的各式美女所吸引。
但要说《繁花》中最迷人的,那必然是沪语版中,让人难以自拔的上海气息。
而这部剧中的地域风味之所以这么浓重,归根结底还是因为,剧中那些一双手都数不过来的上海演员们,所带来的腔调十足的表演。
毫不夸张地说,观看这部金宇澄用沪语写作,王家卫用沪语导演,胡歌、马伊琍、唐嫣等一众演员用沪语表演的剧集,不像是在看戏,像是在看一群人在真实地生活。
不同于原著中,60、70和90年代的故事交替出现,电视剧中的故事,聚焦于90年代的上海。
剧集细致地讲述了,平凡的年轻人阿宝,是如何在时代的春风和自己的打拼中,成为名震一时的宝总。
胡歌饰演的阿宝,靠股票和外贸发家,一跃成为黄河路上无人不知的“时代弄潮儿”。
你说他是空手套白狼也好,说他是有志者事竟成也罢,总之,在胡歌的演绎下,一个有智慧、有城府也有人情味的上海青年,横冲直撞到了无数人的心里。
同样的角色,胡歌还在《琅琊榜》中饰演过梅长苏,但不同于梅长苏千帆阅尽后的一成不变,《繁花》中的胡歌,在王家卫的调教下,既展露出了他早年的轻佻,也表现出了他步入中年后的成熟与老练。
换句话说就是,在这部剧中,我们看到的胡歌不是割裂的,而是浑然一体的。
尤其是他穿着西装、操着一口上海话在生意场上指点江山时,那种感觉,只能用“美自天成”来形容。
宝总的成功离不开爷叔的指点,其实,用“爷叔”二字来称呼游本昌所饰演的高人,似乎并不合适。
因为,像他这种年轻时叱咤风云,中年时历经挫折却不失意,老年后依然葆有绅士魅力和个人智慧的老年贵族,更适合用“老克勒”来形容。
在上海话中,“老克勒”的原意是指大颗的宝石,后来才渐渐成了老年贵族的统称。
《繁花》中的爷叔,就是“老克勒”的典型代表。
剧集伊始,当他看到换装完毕的阿宝时,他先是一怔,察觉到自己热泪盈眶以后,又立马紧闭双眼,低下了头。
从他忍不住哽咽的喉咙可以看出,此刻,他看到的不只是摇身一变的宝总,更是经年之前,那个风华正茂的自己。
爷叔之外,阿宝的成功,还离不开两个上海女人的协助,一个是马伊琍饰演的夜东京老板娘玲子,一个是唐嫣饰演的外贸职员汪小姐。
虽然同为上海女人,但她们身上的腔调完全不同。
前者言谈举止中尽显城府,一看就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底层女人,好不容易逆天改命以后,依然把赚钱当做生活的唯一真理,哪怕是真心对待阿宝,也免不了处处算计。
而唐嫣饰演的汪小姐,从她毕业的学校、工作的地方,还有她的衣着服饰和严格的家教,都可以推断出,她是一个出身优渥的富家女。
所以,她为人处事毫无城府,给人留下的印象,不外乎风风火火、莽莽撞撞和咋咋呼呼。
也因此,很多观众都对唐嫣的演技发起攻击,说她演得过于轻浮。
但番茄君倒觉得,唐嫣在剧中的表演,完全可以称得上是,她出道以来最富感染力的角色,在“墨镜王”的调教下,她真是把一个不谙世事的高知女孩,演得太好了。
马伊琍和唐嫣固然吸睛,不过,要说剧中最美的女演员,那必然是剧集伊始就空降到黄河路上的外地女孩——李李。
几位主角中,李李是唯一的外地人,也是唯一不说上海话的,但王家卫却把最多的偏爱,都给了辛芷蕾所饰演的这个角色。
从华丽的服装,到精致的妆容,再到绝美的镜头角度,使得辛芷蕾这个原本长相有点粗粝的东北女孩,摇身一变成了上海滩上,最狠也最风情万种的老板娘。
也难怪黄河路上那些各具风韵的老板娘会嫉妒、为难她,就连处事不变的夜东京老板娘玲子,也要处处防备着她。
除了上述几位主演,《繁花》中还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演员们。
这其中,有连同几位主角在内的29位上海演员,比如:
硬生生地把上海小老板演出东北老大哥气质的郑恺;
把海鲜老板演得生龙活虎的陈龙;
堪称90年代女干部直接附体的吴越;
以及虽然不是职业演员,但演起戏来,能够狂甩很多职业演员几条街的网红“papi酱”和模特佟晨洁。
前者饰演的精品店老板娘,浑身上下都有着掩饰不住的市井气。
https://img.lzzyimg.com/upload/art/20240107-1/078d70dd5885450a9cf34860d0bdd1ff.gif/>
而后者饰演的至真园经理,举手投足间都尽显着精明能干。
当然还有董勇、喻恩泰和杨皓宇,这些来自于别处,但绝对符合时代气息的实力演员。
尤其是董勇在剧中饰演的杭州老板,看似老实巴交,实则一肚子小心思,简直就是一个集傻气、土气还有奸气于一体的“土洋结合体”。
当这些本地的、外地的、职业的、非职业的演员,合力描绘出90年代上海的华丽景象时,我们才终于明白:
《繁花》的可贵之处就在于,它用上海的景,上海的人和上海的话,让这些演员,在明知是在演戏的情况下,对那段远去的时光动了真情。
三、“上只角”的“清明上河图”
如果说,金宇澄的《繁花》,是属于全上海的“清明上河图”;那么经由王家卫改编的《繁花》,则是只属于一小部分上海人的风景。
说白了,剧版的《繁花》中的十里洋场,只有在“上只角”生活过的老上海人才能有所共鸣。
而整个上海,除却上只角的富人,还有下只角的穷人,更有“住不起上只角,又看不起下只角”的中只角人。
这就是为什么,很多人会批评剧版的《繁花》华丽到有些不切实际,因为,不是每个上海人,都住在“上只角”。
90年代的黄河路,就是典型的“上只角”才有的繁华景象,当时的老板谈生意,全在这条街上请客吃饭。
剧中那些璀璨到有些失真的霓虹灯牌,实际上都是依照90年代真实存在的酒店,一比一复制过来的。
李李的至真园就开在黄河路上,虽然现实中这个餐厅并不存在,但从它开张时的宏大场面可以看出,它就是根据苔圣园酒家虚构而来的。
除了黄河路上那些金碧辉煌的餐厅之外,玲子在进贤路上开的夜东京餐厅,汪小姐在外滩27号工作的外贸公司,还有能给阿宝撑牌面的和平饭店。
这些地方,勾勒出了90年代“上只角”的现代景象,也构成了观众对于90年代“上只角”的繁华想象。
但《繁花》中最让人神往的,并不是这些热闹的地方,而是在这些地方中,出现的人,发生的事。
有了这些,“上只角”才有了人情味,“上只角”的“清明上河图”,才能真正到跃然于观众的脑海之中。
四、似曾相识的王家“味”
作为王家卫的首部电视剧,我们可以很轻易在《繁花》中,看到很多他以往电影作品的影子。
比如,出现在至真园门口的辛芷蕾,简直就像是从《重庆森林》中直接出走的林青霞,两人在举手投足间,完全就是同一个人。
https://img.lzzyimg.com/upload/art/20240107-1/ad68b3781aeededc1cec4eadbfdcc652.gif/>
再比如,一出场就金句频出的游本昌,跟《一代宗师》中的赵本山,也颇有相似之处。
而李李和阿宝之间,隔着街道都能来电的对视,也像极了周慕云和苏丽珍在《花样年华》中的极致暧昧。
不只是人物上的对照,转场字幕的运用,纪录片片段的引用,也都能在他此前的作品中,找到可以参考的例子。
当然了,光有这些相似之处,还不能匹配王家卫独有的浪漫风格。
考究的灯光,巧妙的镜头,还有别出心裁的剪辑,才是《繁花》能和王家卫直接挂钩的根本原因。
也正是因为这种独属于王家卫的“味道”,《繁花》的质感才能如此高级,《繁花》中的上海,才能让人如此动容。
结语:逝去的海上旧梦
《繁花》出版以后,曾有人问金宇澄,这本书的书名含义,他说:
繁花就像星星点点生命力特强的一朵朵小花,好比树上闪烁的小灯,这个亮起那个暗下,是这种味道。
很多人把他的回答,跟书中的人物命运联系在一起,感叹着那些如同小花一般的人物们,在时代春风的吹拂下,有的凋零,也有的盛开。
可实际上,金宇澄在记录上海生活的散文集《洗牌时代》中也曾明确表示,《繁花》之所以名为繁花,是因为上海特有的住房形态。
在这里,新旧大小的房子交织出现,像极了繁花锦簇的景象。
所以,归根结底,《繁花》只是借由人的事,来记述他对于地方的情,人物的顽强,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个地方自身的博大。
剧版的《繁花》,让90年代上海,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时光滤镜,观看它的时候,你会觉得似曾相识,又会觉得旧梦已逝。
好在,历经了岁月变迁,依然活跃在时代舞台上的上海,会在大家晃不过神的时候,温润而又醇厚地说提醒着我们:那些让人似曾相识而又热泪盈眶的一切,并不是梦。